您的位置 > i广州 > i非遗 > 代表性项目

穿上这样的嫁衣,谁还不想嫁人?

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

有人说是她在闹,他在笑,

也有人说是相遇来得刚刚好。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更是一生一世的迷信,

最好的见证和承诺,

莫过于一袭把他看羞的嫁衣。

在广州花都的一间裙褂工作室里,

每到婚礼旺季,

就有一对80后夫妇面对着眼前的龙凤褂,

马不停蹄地穿针引线。

▲图:出身于广州刺绣世家的邓启荣、唐志茹夫妇

他们手中的广绣嫁衣,

传承着被列入广府非遗的钉金绣裙褂技艺,

以针线寄情,

为无数新人送上祝愿。

而其中不乏一对对明星新人。

杨千嬅、胡杏儿、杨怡......

▲图:胡杏儿婚礼照片

穿上一针一线交织出的广绣嫁衣,

谁还不想嫁人呢?


01

广绣好靓

一件独家定制的广绣嫁衣,

不仅仅是期盼幸福的婚礼服饰,

更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值得代代传承。

与苏、蜀、湘并称中国四大名绣的广绣,

以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色彩艳丽、装饰性强见长。

有研究者言,

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和明暗透视及光线折射的原理

而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

深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

又令东方人眼前一亮。

而深受新娘喜欢的龙凤褂又称“钉金绣裙褂”,

从设计、出纸样、刷图、点版,到上绷架、刺绣、车缝等,

共有16道工序全靠手工制作。

其中刺绣的难度最高,

需耗时数月到一年不等。

最难的是垫龙凤,

首先用棉絮垫出龙凤头身,

再贴上一层薄网纱,

用金银线绣出浮雕效果。

传承人唐志茹曾说,

把立体图案绣得表面平滑并不容易,

因为垫棉絮之后的绣面会变得不平整,

起针落针都要凭感觉找准位置,

绣坏后很难拆,

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02

广绣故事

在一袭华美嫁衣的背后,

说起如此受新娘追捧的广绣,

不得不提及其早已载于史册的精湛技艺。

历史上河网密布的广州,

早已是丝织品的发源地。

西汉出现了刺绣工艺,

▲图: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印花版模图案

唐代奠定了“广绣”品牌。

唐人苏鹗《杜阳杂编》有载,

“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

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

细如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

《旧唐书》又曰,

“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

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

以奉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位。”

要知岭表可是今天的两广地区。

历史上的广绣还曾“打卡”世界,

1514年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

回国献给国王受到重赏;

17、18世纪出口英国的广绣,

获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青睐,

英国王室绣庄被要求采用广绣作坊形式加工绣制贵族服饰。

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

广州地区的刺绣工匠持续为西方市场制作广绣披巾。

而大披巾原是南欧洲传统民族服饰。

▲图:外销的广绣大披巾纹饰

03

广绣最叻

广绣不只是流淌在历史里,

还能够与时代联结。

2020年9月8日晚,

2020广东时装周秋季舞台上,

广绣作为非遗环节的重要元素,

和无数潮流品牌一起,

打动了超过274.6万“云”观看的观众。

▲图:“非遗活化”成服装周亮点

服装上的广绣作品,

是年过八旬的陈少芳老师

——国家级广绣传承人亲手刺绣,

倾注了她对广绣传承与时尚化的殷切期望。

在广绣处于“人亡艺绝”的80年代,

陈少芳老师曾毅然筹建广绣艺术研究所,

旨在抢救、保护、创新、发展广绣技艺。

▲图:国家级广绣传承人陈少芳

40多年来陈老师全情投入广绣艺术的创新工作中,

凝聚十年心血绣成《广东省志·丝绸志》,

成功创造了“陈氏广绣”独特的“丝线色彩构成法”,

引领广绣技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针一线一裙褂,一绣一缀一非遗。

广绣,你最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