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花都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州市申报的客家山歌(广州客家山歌)、狮舞(广州醒狮)等12项入选。
近日,番禺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公布。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八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有新入选项目42项,扩展项目73项。
广州作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中心地,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
今天,不聊“唱、念、做、打”,不聊唱腔和乐器,让我们走进粤剧演员们的化妆间,看看他们如何“变身”。
除了非遗传承人,今年40出头的王新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退役军人。
而已经上线的《传承之路》,她作为广州非遗推荐官,将让更多的人感受广州非遗文化的魅力。
灯笼不灭,家就是烟火人间。
广州非遗作品登上世界大舞台。
它在广东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仅寓意着如意吉祥,还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精神力量。
在百花争艳的南粤梨园中,陈笑风的表演戏路宽广、文武兼备、俊逸潇洒、传神逼真;他的唱腔别具一格,抑扬委婉、奔放流畅......
6月18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荔湾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沙面人才休闲岛举行。
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由广州市天河区龙狮运动协会主办的“广东醒狮”公益开放日活动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当天,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联合粤剧艺术博物馆打造的全国首条“粤剧文化主题公交”——8路线正式发车。
制作趣味龙舟模型、慢叹非遗休闲驿站、齐玩真人龙舟棋……
据悉,荔湾区坚持非遗进校园,通过与学校合作开展体验培训课程,加强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培养潜在的非遗传承人。
北京路,广州两千年不变的城市文化“原点”,6月12日,一条新的非遗街区将在这里亮相。
洪拳诞生于广州,在白云区传承已近悠悠三百载。
2018年10月24日,才入驻永庆坊一个月的创业青年林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惊喜。
老细,唔该来杯柠茶,加“非遗”果种!
海幢寺传说伴随海幢寺的盛名而流传开来,涉及有人物传说、山川风物传说、史事传说、植物传说等
我们邀请广州绣品工艺厂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敬文和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白芳博士带我们了解广绣的前世今生——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近年来,广州市民身边涌现出许多“新时代雷锋”的感人故事,彰显时代风采。
以镇南路、府前路、新村一街至四街为主要地段,改造社区容貌、基础设施,展现风土人情。
村大戏台上上演《山乡风云》、古书舍里粤韵悠扬,村公园广场雄狮跳跃、乡约前孩子们书声琅琅……
近年来,作为粤剧发源、生长、传承、繁荣的核心地区,广州致力于推动粤剧艺术振兴,中国粤剧文化中心呼之欲出。
“三并举”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形成稳定的三角,构成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李海泉故居,是较典型的“西关大屋”,门庭高大,装饰考究,青砖墙体,红阶砖。
《桃花扇传奇》是广州粤剧院与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合作的又一部“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剧目。
20世纪50年代,广州粤剧团一团演出了莫志勤、杨子静的改编本,罗品超、郑绮文、少昆仑等主演。
剧有另一版本《宝玉哭晴雯》,1950年由陈冠卿改编,东方红粤剧团演出,陶醒非、李艳霜等主演。
传统剧。又名《郭子仪祝寿》。陈晃宫根据传统粤剧《醉打金枝》改编。
1983年广州粤剧团实验剧团的演出本,由何建青改编,导演红线女、冯小娟、李飞龙,倪惠英、罗伟华等主演。
鸦片横行,民祸国殃;洋人作孽,官府为伥,民怨沸腾,十三行躺枪。
花旦妆较特别之处在于头部装饰,需要贴片子和滴水。
道姑巾、渔家乐、高纱垫、矮纱垫、靴鞋、高靴
皇帽、虎头盔、饭斗盔、马超盔、徐宁盔、二郎盔、韩信盔。
凉亭会妻、打洞结拜
八面威、打盔、额仔、七星额、凤冠、宫额、相貂、纱帽
在“广州国际粤剧节”上收藏家麦胜文将明信片原件无偿捐献给广东八和会馆
10月17日,“一代天娇——红线女”纪实影像展启动仪式暨展映交流会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展厅举行。
曾小敏:“粤剧的黄金时代,就是现在。”
该片真实、全面、艺术化再现了这位粤剧艺术大师的传奇。
年过半百,唱了四十余年,欧凯明还会继续唱下去。
近日,粤剧典籍《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唱念卷》举行新书首发。
他戏路宽广,扮相俊俏,能文能武,嗓音华丽,唱做俱佳,尤以小生行当见长。
该剧发生地设定在古代的广州,带给观众现实感和亲切感。
7月28日晚,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粤剧院全新创排的新版大型现代粤剧《三家巷》在广东省友谊剧院首演。
7月23、24日19:30,红色功夫粤剧《鸿胜馆》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
广州粤剧院大型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青春版)作为入选剧目,将于6月24日晚19点在“星海直播”平台播出。
纪念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红线女专题晚会
十二月广福台粤剧粤曲惠民演出预告
主创个个是名角,邀粤剧前辈进行艺术指导。
第十届广州艺术季圆满闭幕,闭幕式当晚,大型现代粤剧《清水河畔》作为压轴剧目在广州大剧院精彩上演。
红线女是粤剧的一代宗师,也是我们岭南文化的瑰宝。
粤剧《玉簪记》根据同名昆曲改编,并在粤剧表演艺术家吕玉郎、林小群主演的粤剧原版基础上重新修改调整。
该系列演出邀请文艺大家和名师名团轮番登台,面向所有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
珠水绵长,粤韵悠扬。7 月 25 日晚," 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 " 惠民演出在广州塔拉开帷幕。